在你阅读这篇文章之前,不妨点击关注,成为铁粉,这样你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文章的推送,免费了解党史热点、领袖往事等内容。
“他从不依赖自己的身份为自己或亲属谋取私利,他是一个学者,充满思想和行动的人。他与毛主席谈论哲学、自然辩证法、相对论和基本粒子问题……”
这是后人对孔令华的追忆,文字中洋溢着深厚的情谊,折射出孔令华与毛主席之间非凡的交往。
1999年,孔令华因一场意外事故逝世,毛家和贺家后人纷纷表示:“毛家只有他能做事。”那他与毛家的关系到底有多深呢?
熟悉毛主席的人都知道孔令华的名字,因为他是毛主席的大女儿李敏的丈夫。
展开剩余85%李敏与孔令华的相识发生在八一学校,两人都是同学,彼此早已熟识,不需要任何外界的介绍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两人发现彼此有着许多相似之处,于是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。
李敏与孔令华之间的缘分,不仅仅体现在两人之间,还与孔令华的家庭息息相关。1957年,孔令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,而李敏则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。同年,孔令华的父亲孔从洲带着妹妹孔淑静来北京开会,同时也打算为妹妹看病。孔淑静多病,患有严重贫血,经过在家乡的多次治疗未果,最终来到了北京。
然而,命运之神并没有放过孔淑静。在她住院的当天晚上,突然高烧不退,幸好医生及时赶到,不然她很可能会丧命。
孔从洲身为沈阳高级炮校的校长,肩负重任。将妹妹安置妥当后,他便匆忙返回沈阳处理公务。得知妹妹孤身一人住院,孔令华便带着李敏一同前来探望。医院距离孔令华的学校较远,但他依然坚持前去,而李敏则经常在孔令华无法抽身时陪伴孔淑静。孔淑静逐渐康复,准备返回沈阳。临别时,李敏陪她去看望父亲的战友,差点错过了车,临走时,孔淑静依依不舍,那时她并未意识到,李敏将会成为自己的嫂子。
1958年,李敏带着孔令华首次来中南海见毛主席。这是孔令华第一次以女婿的身份见到毛主席。经过了解孔令华的背景后,毛主席表示,若能获得李敏母亲的同意,他们的婚事可以定下来。李敏在事先已与母亲讨论过此事,得到了支持。1959年8月29日,李敏与孔令华在中南海举行了简朴而温馨的婚礼。毛主席亲自主持婚礼,并在仪式上对新人叮嘱:“你们要互相学习,共同进步。”
毛主席还幽默地对孔令华说:“不用忧来不用愁,二人心意两相投。”这番话逗得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,婚礼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。
在未婚前,孔令华经常光顾毛主席的家,毛主席对孔令华十分欣赏,觉得他老实且充满朝气。有一次,孔令华完成了一个月的劳动后,准备回中南海,身上晒得黑乎乎,胡须也长了。李敏建议他理发,可就在这时,毛主席召唤了他:“莫到外面去么……”
“爸爸,我让他出去理发,一会儿就回来,不会耽误吃饭的。”李敏解释。毛主席微笑着点头,并叫来为自己理发的周师傅,亲自为孔令华安排理发。为了给孔令华腾出时间,毛主席特意把晚餐时间推迟了一个小时。饭桌上,毛主席一边不断夹菜给孔令华,一边笑呵呵地说道:“你们也该向令华学习,劳动最光荣!”
毛主席非常喜欢孔令华的原因,除了他老实、勤奋,更因为他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,毛主席对他从大学课堂走向农村课堂的选择也十分赞赏。1960年,孔令华因工作压力过大出现精神衰弱,毛主席得知后立即写信关心,叮嘱他要好好养病,保持身体健康,才能为祖国贡献力量。
孔令华的理工背景使他对文学作品不太了解,这让他常常担心毛主席会问他有关文学的问题。毛主席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,因此会主动告诉他一些文学作品的重要性。比如他让孔令华夫妇看《红楼梦》,希望他们通过阅读,能更好地理解社会和历史的复杂性。
毛主席对孔令华的喜爱和重视,除了个人性格上的原因,也因为孔令华能和他深入探讨哲学和辩证法。毛主席的卫士曾提到,毛主席与其他人交谈时,更多的是关于生活琐事,唯有孔令华能与主席谈论深奥的哲学问题。
毛主席去世后,孔令华全力投身毛主席思想的宣传工作。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,他与李敏共同主编了大型画册《怀念》。1993年,孔令华发起并参与了纪念毛主席的100周年活动,众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名人参加了这一盛会。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,孔令华编写了《毛泽东与自然科学》、《毛泽东与科学家》等书籍,深入探讨毛泽东与科学的关系。
然而,孔令华并未等到百年纪念活动的完成。在1998年,为准备毛主席诞辰105周年的纪念活动时,孔令华因过于焦虑不慎摔倒,造成右手骨折,尽管如此,他依旧坚持举办了这次活动。
1999年,孔令华在前往广州途中遭遇交通事故,受重伤,送往深圳红会医院治疗。在手术过程中,发生了医疗事故,最终导致孔令华不幸去世。消息传到家中时,孔令华的家人还未能见到他最后一面,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震惊与哀痛。
毛家人和贺家人得知消息后,纷纷感叹:“老天不公,毛家只有他能做事,他是如此真实、如此有担当……”孔令华的突然离世让所有人猝不及防,家人只能在伤痛中默默承受这一现实。
尽管孔令华离开了这个世界,但他为毛泽东思想所作的努力、付出的心血将永远铭刻在后人心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正规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