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大早,风还没吹得够冷,一通电话就把我这颗快要锈死的心敲醒了。
这电话,可谓是一捆带刺的回忆,隔着时空,啪一下就扎进心窝。
那头是当年并肩扛枪的老战友,声色之中揉杂着几分探询:咱当兵那会儿连的指导员,最近要来我们这儿转转。
重点是,对方点名道姓,想见一面。
可问我能不能去,偏偏一下让我语塞。
我没立马答应,脑袋里像翻出个超市仓库,往事乌泱泱堆得满满当当——
“我想想再说吧。”
话甩出去,内心却掀起一场自问自答的龙卷风。
说来也怪,原以为成年人的世界,糖分都被泡水里了,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参杂着微妙的酸味。
你还记得吗?那个傻气冲天的自己——刚穿上军装,以为任凭再高的天花板都能顶破。
那时的我们傻得有点可爱,一腔热血,既有为国为民的豪情霸气,也有扛枪练枪时的傻笑。
回头看,自认天真,甚至以为只要“苦练+听话+认头”,所有公正和荣誉就会自然而然属我。
在那以前,连长和指导员的形象,差不多等于“绝对正直”+“无可挑剔”。
只要你跟着规矩走、拼了命地苦练,抬头一看,那天就不会塌,脸上荣誉就不会掉。
连上的人风气清新得像早晨的露水,谁说往上爬不用力气,咱可都是实打实靠汗水在队列里刷出来的。
更别说,我跟指导员私下还算投缘。
他对我多少有点“不一样的眼光”。
写写画画没啥本事,但在兵堆里算一股清流,这仿佛成了他身边的“小荣誉”。
他拉我入党,推我当班长,政治路上小火车开得很顺。
在那个年纪,“伯乐”这两个字是照进心里的光。
真不是夸张,干活争了脸面,指导员一笑,咱都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有回报。
可人哪,谁的青春能一帆风顺。
故事要是永远走直线,估计也没人爱看。
人生的拐角,看不见,但谁也躲不过。
第三年,兵役该怎么转,走到关键一笔。
那一年,老兵迎来退伍考验,留队的名额少得可怜。
其实,这一关不是“留不留”,而是“能不能换个人生牌面”。
农村兵,谁不想多待几年,混一张志愿兵的铁饭碗,十三年一到,直接安排工作?
那感觉,不夸张——彻底翻身,把一辈子的天花板砸出个洞来。
偏偏这回轮到我和三班长两个人正面刚,条件半斤八两。
个人能力、训练成绩,说实话大家都心知肚明,差距不大。
唯一的区别,也许是他跟指导员是一个地方的老乡。
有同乡关系在这种局,小到可以忽略,大到能决定未来。
战友们私底下劝我:要不你也去和指导员说说,别傻等结论。
可我固执,“真要给我,还用我求人说话?”
不想走人情路,一来觉得没必要,二来实在拉不下脸。
世事如棋,关键时候总想靠实力,哪想棋子的走法上还有别的规矩。
那一天,连里宣读退伍名单,咱毫无悬念躺在“被退伍”之列。
失落这个词,形容那会儿的心情,显得有点温柔。
趴在床上,第一反应不是心疼自己的未来,而是心口突然空了一大块——那么多年的努力,到头来全白忙?
三班长被“点名”留队,我呢,灰溜溜卷铺盖回家。
最尴尬的是,说到底,他跟我的能力其实也就那回事,真拼实力,恐怕也五五开。
心里认命,但堵得慌。
指不定谁会更难受,三班长自己会不会也有点说不出的滋味?
憋了好些年,日子像冻疙瘩慢慢化。
钢盔摘了,兵味不褪。
人在家乡,偏偏又被村里安插了民兵营长的差事。
这“民兵”牌面不够亮堂,可也算没被社会一脚踢开。
还能继续带队伍,还能继续呐喊加油。
在县里组织民兵训练的时候,我把部队那套“自虐式”吃苦劲头全用上了。
结果,领导们眼前一亮,突然发觉这小子比起一堆泥塑人还真能折腾。
县人武部的军事科长对我有点儿刮目相看,关键是他乐意给我机会去支教、参加比武,扔给我的担子越拎越沉。
转折点就这么悄悄冒出来了。
某天,省人武部向全省征招退伍兵,门槛高不高?不拘户口,还要比文化、比军事技能。
人武部科长没人情碗,直接推荐我去试。
据说那年考试竞争不小,凭的是平时积攒的底气。
文化课和军事考核我都顶住了,上榜那一刻有点不敢信,像中了一张迟来的“黄金彩票”。
顺利入学,毕业后还成了专武干部。
说老实话,这发展比当初在部队那条路,甚至还宽敞一点——谁能想得到,人算不如命算?
回过头看,当初为指导员“拎包送人情”那档事,突然能理解了。
真要一点情感因素都不添,大概只有冷血机器才做得到吧。
想来想去,不止指导员,县人武部那个军事科长何尝不是呢?
他欣赏你,人情关系一沾边,顺水推舟的事你也得赶得上。
其实大家都一样,站的位置跨度而已,有些人动情分,有些人讲理分。
有时真替自己问一句:“如果换我在指导员的位置,是不是也一样,可能更自私?”
人最难超越的,就是心里的那道“老乡墙”。
说句实话,好些年怨气也有,对指导员的那份不甘心,不止是“走了谁留下谁”的简单问题。
更多的是一种“怎么你就不选我”的自我否定。
后来想通了,人生嘛,怎么可能挡得住所有的无常?
倒回来看,指导员那些年对我照顾是真的。
部队里种下的情分,比江湖上虚的“兄弟义气”还要沉。
说没有感情,纯属自欺。
所以这次,接到战友电话,脑袋热了一下想想还是回拨。
我告诉他,指导员的活动我肯定到场,不仅要去,还得好好敬他几杯。
让过去都过去,谁都别背着脾气再走下半生。
甚至我自己还有点小算盘,真想把指导员再留下多玩一天,条件允许,全程陪着。
咱们都是普通人,一辈子的遗憾够多了,哪怕有机会让心底那点阴影吹一吹风,也算对自己有个交待。
也许,他约我,也是有心事想跟我坦白或释然。
那就都打开天窗说亮话嘛。
站在“回头看”的年纪,你发现许多所谓的“解不开”,归根结底只是自己绕不过去的弯。
有些结,时间一拉长,味道全变了。
人生没有剧本,谁都在边走边学,偶尔摔疼,也算补课费用。
只希望,咱们都能彼此释怀,把每个人的曾经当作故事讲完,不再背着情绪过来年。
那些遗憾被酒化开,剩下的都是坦荡和理解。
看到这里,你有没有类似的故事?
你会怎么处理和老同事、老领导之间的恩怨情仇?
一杯酒下肚,真能让心结打开吗?
评论区见,说出你的心里话——咱们一起聊聊。
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、有益、向上的新闻内容,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妥善解决。
正规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