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南方+记者从拱北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获悉,截至10月25日,拱北口岸本年度出入境旅客总量正式突破1亿人次,成为全国首个年客流量迈过亿人次大关的口岸,较2024年提前27天,已连续13年客流量位居全国首位。

作为连接内地与澳门的核心陆路枢纽,拱北口岸的客流增长态势始终与大湾区发展同频共振。数据显示,2025年以来,该口岸日均查验旅客量稳定在33万人次左右,单日最高客流量达43.8万人次,创下近五年同期新高,全年通关客流量预计将达到1.23亿人次。在庞大的客流构成中,粤港澳三地“常旅客”占比高达八成,其中两地旅客、赴澳务工、跨境求学群体成为通关主力。
“现在过关就像坐地铁一样方便!”在澳门从事餐饮行业的叶先生每天往返珠澳两地,他向南方+记者介绍,“现在‘刷脸’就能快速通行,即使早高峰也能在10分钟内完成通关。这个新大厅也感觉很舒服”。2024年11月20日,该口岸在全国首批试点启用“智能快捷”通道,今年8月,口岸内智能快捷通道数量增至109条,截至目前,经该类通道通关的旅客数量已超2300万人次,此外,电子化查验覆盖率约90%以上,极大地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。
针对客流持续增长的态势,拱北边检站构建了全方位的保障体系。“我们建立了‘智能预警+动态调流’机制,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客流高峰,提前30分钟调整通道配置,尽可能满足广大旅客的通关需求。”拱北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副处长贺淑娟介绍。同时,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并在外国旅客查验通道配备多个语种的民警负责查验工作,确保通关效率与服务温度双提升。
拱北边检站站长林美红介绍:“作为全国首个年客流破亿的口岸,我们的责任不仅是保障通关顺畅,更要成为大湾区互联互通的‘加速器’。”
下一步,拱北边检站还将持续推进“智慧口岸”2.0建设,探索生物识别、AI预警等新技术应用,同时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口岸的协作,构建“一小时通关圈”,为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贡献移民管理力量。
南方+记者 何丽苑
通讯员 何志金
正规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